拉卡拉自曝“跳码”,实属业内罕见。
【资料图】
4月18日晚间,拉卡拉(SZ:300773)发布的一则关于重大事项的提示性公告显示,“公司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公司已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本次重大事项以及后续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谨慎决策。”
资料来源:拉卡拉。
文中的“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即是支付行业常常谈及的“跳码”行为,而所谓“跳码”,就是指用户在真实场景下刷卡消费后,账单显示消费场景在另一处,判断“跳码”也很简单,可以根据POS机消费单据上商户识别码、银行卡消费账单等进行查看。
上述公告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用脚投票”,4月19日拉卡拉股价直线跳水,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7%,日内收跌13%,总市值“蒸发”20亿元。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拉卡拉股价也跟着持续暴跌,截至4月23日股价报收15.37元,短短3个交易日总市值缩水近40亿元。
资料来源:Wind。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披露违规事项引发的股价暴跌外,拉卡拉预计2022年将上交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归母净利润同比将下降超六成。
当然,这些都只是拉卡拉光鲜亮丽背后“藏污纳垢”的冰山一角,吃罚单、被投诉更是“家常便饭”。
身为“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怎会沦为这般田地?一、自曝“跳码”,知法犯法?
据公开资料显示,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2011年便获得首批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9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A股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2020年公司战略中加入数字人民币,成为最早首批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两家支付机构之一,真正进入了数字人民币核心试验领域,2021年深化七城市云超门店数字化经营平台试点,做好全国推广复制的准备,同时把握区块链产业机遇,2022年继续深化南京、郑州、合肥、福州、成都、长沙、石家庄七城市云超门店数字化经营平台的业务试点。
目前拉卡拉已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络、庞大的商户规模、以及丰富的交易场景,通过战略布局、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完成了“超越支付”的战略规划,正式进入战略4.0阶段,从一家支付公司升级为综合性企业服务公司,形成了支付科技、金融科技、电商科技和信息科技四大业务板块,全维度为中小微商户提供线上与线下服务。
虽然“跳码”一直是行业顽疾,但像拉卡拉这样自曝“跳码”的现象实属比较罕见。
谈及“跳码”,就不得不提“96费改”。
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进行了调整,因于当年9月6日正式实施而被业内称为“96费改”。因为商户享受了银行、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共同提供的银行卡收单服务,因此需要将日常“流水”金额的一定比例以服务费的形式缴纳,目前标准类商户、优惠类商户以及减免公益类商户对应的刷卡手续费率分别为0.6%、0.38%以及0。
但总有不法机构喜欢钻法律的空子。正是由于差异化费率的存在,让一些支付机构动起了“歪脑筋”,试图利用“96费改”后对民生类和公益类商户的优惠政策,再加上自身系统技术变造等手段,将标准类商户“捏造”为民生或者公益类商户,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跳码”在支付收单领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心知肚明”,支付机构操作的空间重在把控该类交易的比例,以使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简单来说,“跳码”问题的产生就是支付机构的知法犯法,不同于没有制造“跳码”交易权限的代理商,只有支付机构才能通过技术实现。二、盈利能力明显下滑,2022年“腰斩”
或许拉卡拉试图通过“跳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来填补业绩“窟窿”。
1月31日,拉卡拉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称,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3亿元至4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2.29%-63.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2.24亿元至3.24亿元之间,同比下滑75.51%-64.58%。
资料来源:拉卡拉2022年业绩预告。
对此,拉卡拉将业绩大幅下滑原因归为三点:
首先,面临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最大的经营压力,支付业务和科技服务的收入均有所下降,相比2021年,公司活跃商户减少,支付交易规模下降,支付业务收入减少;在支付业务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公司继续保持对渠道的扶持让利政策,专业化服务费维持在较高水平,导致支付业务毛利率下降。受银行向商户新增贷款规模减少影响,金融科技业务拖累了商户科技服务,致使科技服务收入下降。
其次,长期股权投资项下的参投上市公司,预告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8亿元至22亿元,权益法下预计公司将确认投资损失1-1.3亿元。
最后,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0.7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67亿元。
若将时间进一步拉长,拉卡拉归母净利润虽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在主动调整和优化商户与收入结构的2019年,拉卡拉毛利率水提升的同时销售费用大幅度减少,带动盈利能力保持大幅增长,但2020年以来,在疫情大环境下,拉卡拉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的政策,向小微商户和渠道让利、以及终端大量投放后折旧增加,导致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此外,拉卡拉更是频繁被投诉。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目前拉卡拉存在近5万条投诉记录,其中乱收押金、胡乱收费等成为重灾区。
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三、续牌愈发严格,支付行业加速“洗牌”
随着拉卡拉自曝“跳码”,支付行业也再次被打到聚光灯下。
因“跳码”问题,前有用户、支付机构与发卡银行对簿公堂,后有支付机构被银行索赔近千万,“跳码”问题愈演愈烈。
无独有偶,就在拉卡拉发布“跳码”问题的二天后,另一家上市公司翠微股份(603123.SH)也发布公告指出,控股子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的情形,海科融通需按照相关协议分批次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
资料来源:翠微股份官网。
与拉卡拉同病相怜的是,翠微股份同样预计2022年业绩下滑,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到8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032万元到1.15亿元,同比下降49%到7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到4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919万元到9919万元,同比下降63%到91%。
事实上,“跳码”一直是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并多次加强监管。
2015年以来,央行就停发了支付牌照,并对已持有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严格管控;2021年10月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即针对的此类行业顽疾有所规定;今年初,央行再次发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公示信息显示,包括拉卡拉在内的12家支付机构得以续展,2家被中止,4家不再续展。
可以清楚地是,支付行业续牌愈发严格,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价值在行业“洗牌”中不断凸显,竞争力偏弱的机构将加速退出。
除了自曝“跳码”,拉卡拉还频频踩法律红线,5年更是被罚9次。
就拿2021年12月来说,拉卡拉曾因“七宗罪”被央行营业管理部公示没收违法所得9.4万元,罚款350万元,合计罚款359.42万元。
另外,拉卡拉还多次收关注函。
资料来源:Wind。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拉卡拉的脑筋还是得放在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