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五一”小长假,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断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将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一直以来,香格里拉都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然而除了独克宗古城、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等旅游“名片”,一个个全新的“打卡点”正在悄然兴起,那便是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地,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文化的古村落。
尼汝村中一景(4月26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藏族古村落中的美景
尼汝村位于香格里拉市东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红山片区腹心区,辖尼中、白中、普拉3个村民小组,有“秘境中的秘境”“徒步者的天堂”的美誉。尼汝村历史悠久,村落依山随尼汝河而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这里的居民创造了适应生态环境的农牧文化,形成了河谷农耕、高山放牧的生产体系。
村落依山随尼汝河而建(4月26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走进尼汝村,土木结构的藏式特色民居映入眼帘;村民家的土地中大多种植着小麦、玉米、青稞等作物;这里畜牧业发达,传统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从穿的毛布、毛披肩、皮衣,到用的毛绳、皮绳、皮马鞍、皮垫等,村民们都能自制;这里还有藏族纺织、“丹巴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一批代表性传承人……
尼汝村中一景(4月26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正是这些传统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的保留,再加上壮美无边的南宝牧场、秀美灵动的七彩瀑布等自然景观,让尼汝村成为了香格里拉的又一“打卡地”。
通往七彩瀑布的栈道旁清泉汩汩(4月26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通往七彩瀑布的栈道顺着弯曲的河岸向北延伸,一路浓荫蔽日、清泉汩汩。信步栈道,眼前的景色不断变化,形态各异的古树有的直立挺拔,有的枝丫交错环抱,有的树根弯曲盘旋。四处流淌的泉水从台地陡坎垂直跌落,宽阔的水帘宛如银河倾泻而下,碰撞在河岸岩石上,飞星溅沫,化作缕缕水雾。雾气弥漫水帘,阳光照射下映出七彩斑斓的彩虹,这便是“七彩瀑布”。
“藏在”尼汝村中的七彩瀑布(资料图)。新华网发(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织的尼汝村,正不断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据了解,为了实现对尼汝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专门建设,当地建设了尼汝藏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传习中心。作为外界了解尼汝的平台和窗口,中心自开放以来,已接待了大量的海内外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和观摩学习者,尼汝的传统文化正焕发勃勃生机。
体验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旅游热潮
“我想把家乡打造出去,让更多人来体验我们的民族文化。”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汤堆村民小组是拉茸批初的家乡,攒下一桶金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先后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尼西乡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市利乐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他想让更多人通过体验式旅游进一步认识、了解这里的民族文化。
拉茸批初正在介绍尼西黑陶(4月27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建民宿、建蔬菜基地、建体验基地……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拉茸批初迎来了一批60至70人的团队,他们在这里体验黑陶制作,自己动手制作当地的特色美食。而拉茸批初也开放了民宿中的一部分房间供游客入住,他以高端品质打造的另一批房间预计将于今年6月正式迎客,游客容纳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传承人正在制作尼西黑陶(4月27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据了解,“尼西黑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由当地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除此之外,尼西情舞、藏族造纸工艺、精美的木器制品及其绚丽的民族服饰都蕴藏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参考价值,为乡村旅游开发营造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尼西情舞(资料图)。新华网发(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汤堆村藏族人口占98%,曾经以传统的农牧业及手工业发展为主要经济来源,整村发展滞后。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汤堆旧貌换新颜。除了传统民族文化体验,这里还打造了三、四月份赏桃花,七、八月份看向日葵花海,九、十月份摘苹果,全年吃尼西土锅鸡等旅游体验模式。
汤堆村中苹果花正在盛开(4月27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
随着汤堆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知名度不断提升,每年到村体验黑陶制作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未来,尼西乡将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要素,将尼西情舞、民俗节庆等元素中的文化成分进行串联,在乡村振兴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大片桃林、青稞、油葵等具备观赏性及实用性的作物,打造藏乡风情黑陶文化小镇,助力汤堆村实现乡村振兴。
尼西黑陶制作(4月27日摄)。新华网 柴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