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流于形式等问题也频频引发吐槽。
此前,就有家长曝光某学校组织的研学游,5天收费就高达5980元。
(资料图片)
还有些研学活动内容安排随意,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学生花了钱和时间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研学不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研学活动的乱象并非近期才出现。
以往,家长对研学活动宣传与实际上货不对板、霸王条款、天价收费等问题的吐槽不绝于耳。
2023年4月,孩子们在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体验农耕插秧研学活动。(冯志威 摄)图文无关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近2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随着市场越来越大,研学游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愈发凸显。
比如,普通的“春游”“野炊”加个研学标签,价格马上翻上几倍;说好的去体验生活,结果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还有某些培训机构打着研学名头偷偷搞竞赛考试……凡此种种,背离了教育初衷,也浪费了家长们的钱财精力。
同时,随着需求与日俱增,除学校外,更多市场机构开始涉足,整个行业呈现出非标准化趋势。如此虽拓展了选择空间,却也滋生了钻营空子。特别是不少旅行社等本身与教育不沾边,更别提能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结果往往就是规划时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营销广告倒是吹得天花乱坠。
“研学热”背后如何规范发展
有名无实背后是利益驱动。事实上,早在2016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
推动研学游健康有序发展,还是得为行业细化规矩、祛祛虚火。目前,多地制定了相关服务规范,诸如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制订严格的考核方案,科学评价研学旅行的效果,倒逼游学机构有的放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开发优质研学内容,让学校和家长按图索骥、去芜存菁地为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
研学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花多少钱,最终都要回归教育的本义。当然,这还需要更多“正规军”发力。
希望教育、文旅等部门能积极合作,挖掘更多精品线路、宝藏营地,依托既有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各个阶段孩子的研学需求。
(来源:央视网)